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他在一次与大臣们的讨论中突然说道:“王钦若长期身居政府高职,细查他所作所为,确实不堪,真是奸邪之人。” 这位王钦若,曾经是宋仁宗的老师,担任过太子太保,还亲自给年轻的宋仁宗讲解过学问。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这种评价显得尤为严厉,毕竟君臣之间的关系在古代通常不容轻易冒犯。那么,为什么宋仁宗会如此评价曾经辅佐过自己的老师呢? 王钦若并非一开始便是奸邪之人。最早,在宋太宗时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判官,负责监管粮仓。某年,雨水过多导致仓内粮食湿润,下属因此拖延收取农民的租粮。但王钦若却因同情百姓的困境,坚决要求下属将湿粮收进仓库,并提出先行储存,避免粮食腐坏。由于此举有效保障了民众的粮食供应,宋太宗当时大为称赞,还专门下圣旨嘉奖王钦若。这时的王钦若,无疑是一位忠诚正直、关心百姓的好官。 然而,随着宋真宗继位并担任开封府尹时,王钦若的性格和做事方式发生了变化。某年,北方发生旱灾,宋真宗决定免除十七个县的租税。王钦若所在的州里也有两个县免税,他上书指出,旱灾确实造成了百姓困苦,免税是合理的。但其他官员却认为免税过多,最终将部分免税收回。宋真宗对此事感到害怕,但他却对王钦若敢于为百姓说话表示赞赏,认为他具有非常高的政治品格。可见,王钦若曾经是一个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忠臣。然而,这一事件也标志着王钦若对官场规则的深刻理解,他开始察觉到,许多官员为了官位和权力,往往会违背自己的良知,去迎合皇帝的心意。
展开剩余52%王钦若还通过挑拨离间的手段,进一步削弱他人的地位。比如,当宋真宗考虑册立刘氏为皇后时,赵安仁反对这一提议,认为刘氏出身低微,不能成为母仪天下。王钦若借机挑拨,称赵安仁出于私心,推荐德妃沈氏为皇后,最终赵安仁被罢免,而王钦若却因此升职。 宋史评价王钦若“智数过人,每朝廷有所兴造,委曲迁就,以中帝意”,司马光则在《涑水记闻》中写道他“为人阴险多诈,善以巧善以巧谲中人”。北宋王曾也评论他与丁谓、林特等人一起,被称为“时谓之‘五鬼’”,这些都显示了他是一个典型的奸臣,擅长心机、伪装和操纵,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查询网站,股票配资论坛在哪里找,股票怎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