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的街巷里,文先锋举起手机,对准一处占道经营现象按下快门。
\n这是渝中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信息采集员的工作日常——十二小时的常态化巡查,日均步行两万步,从道路破损到店外经营,从红绿灯故障到暴露垃圾,他们就像是城市管理的“显微镜”,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方寸“肌理”,用镜头捕捉每一处细微的“城市隐疾”。
\n文先锋上报发现的暴露垃圾问题。
\n给城市“找茬”
\n不放过任何细小问题
\n文先锋今年51岁,是渝中区数字指挥中心石油路站的信息采集员,从事信息采集员工作已有15年。
\n“我的工作,就是给城市细节‘找茬’。”
\n文先锋说,他和同事主要负责大坪街道和石油路街道的信息采集工作,在多达121类的部件问题、85类的事件问题里扫描记录,守护着两个街道18个社区市容街景的“健康”。15年的“找茬”生涯,也让文先锋成为了这两个街道的“活地图”,不仅对街道、楼宇、门店等位置烂熟于心,更对成千上万的城市部件了如指掌。对地理环境的熟悉,让他能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准确上报,为城市管理的精准化提供有力支撑。
\n文先锋冒雨采集信息。
\n时值盛夏,也是信息采集员最辛苦的时段。在高温天气下,他们步行穿梭在一个个社区,即使上衣被汗水反复浸透,也要确保城市中的每一个细小问题不被遗漏;遇到暴雨天气,他们还要第一时间排查树枝断裂、滑坡积水等安全隐患,保证社区居民的出行安全。
\n如今,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推进,文先锋和同事们的工作重心更多放在了智能监控无法捕捉的背街小巷——隐蔽的垃圾死角、违规的户外广告、破损的井盖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n“我们平均每天要上报30多条发现的城市问题,遇到暴雨等特殊情况,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上报上百个。”文先锋说,信息采集员的“办公室”就是城市的街巷阡陌,看着居民们走在整洁的街道上露出的笑容,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n事事有回音
\n确保每个问题得到解决
\n对于信息采集员来说,发现问题只是起点,解决问题才是终点。
\n“已处理完毕,请核实督查。”7月2日上午9点36分,系统发出派遣核查的待办信息。收到消息后,文先锋立即赶往石油路街道,对修复完毕的破损井盖进行现场核查。手机镜头对准新填埋的井盖位置,他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确认无误后才在系统输入“核查情况属实”。
\n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n信息采集员上报发现的城市问题。
\n翻开7月份的工作记录,一个个完整的处置闭环清晰可见:7月1日8点19分上报的井盖破损问题,8点32分立案派遣,次日相关部门现场处理,7月3日经采集员核查结案。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处置部门、经办人员,都在案件办理进度系统里严格记录,留下完整轨迹。
\n“我们不是上报完问题就不管了,必须得盯着它完成整改。”文先锋说,堵塞的下水道、未及时清运的垃圾死角、不亮的路灯……每一个发现的城市问题都要持续跟进,直到彻底解决。
\n从一条街道到另一条街道,一个社区到另一个社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信息采集员们对城市细节的较真回访是居民满意度的根基,更是城市温度的生动注脚。他们靠着日复一日的付出,以“细节”之眼守护城市,让每一个问题都有回音。
\n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舒婉婷
配资查询网站,股票配资论坛在哪里找,股票怎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