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了四年,从93元跌到39元,今天42元割肉时突然懂了:炒股是场修行
2019年那个闷热的下午,我盯着中签的93元新股发呆。开盘即破发的数字像块烧红的炭,烫得人坐立难安。谁能想到,这个编号603XXX的股票,会成为我接下来1460天里最熟悉的"老朋友"。
补仓补到麻木的那段日子,券商APP成了我的每日必修课。39.8元的成本价是咬着牙补出来的,每次下单都像在给黑洞填石头。记得2022年冬天,账户浮亏超过50%,连买菜钱都搭进去时,我在雪球上刷到个热帖:"补仓不是给亏损续命,是给错误加码"。那天晚上,我对着账户里密密麻麻的补仓记录,第一次认真琢磨:这坑到底要填到啥时候?
最近清仓时42.71元的成交价,比买入价只多3毛钱。看着账户里那点盈利,突然想起2024年7月割肉的广东老哥——他重仓的雅化集团刚割在黎明前,转头就迎来三个涨停。股市里这种戏剧性反转,每年都得上演八九回。但对我而言,这场四年的"拉锯战",收获的远不止账户上这点数字。
补仓这事儿,多数人都栽过跟头。我当初也一样,盯着不断下跌的K线,满脑子就想着"摊薄成本"。可越补越亏的道理,跟往漏水的桶里加水有啥区别?100股亏30%,补100股得涨42%才能回本——这道理现在说起来简单,当时却被"总会涨回来"的念头蒙住了眼。后来看私募经理的访谈才明白:"补仓的本质,是用错误的价格买进更多错误"。那些在下跌中不断加仓的日子,就跟在沼泽里挣扎时还拼命往下踩似的,越使劲陷得越深。
这四年里,我完整经历了三次"至暗时刻":2020年疫情暴跌时,账户单日缩水8%;2022年美联储疯狂加息,持有的票连跌三个月;2024年行业爆出黑天鹅,股价直接腰斩。最煎熬的是2023年,账户连续15天下跌,有天去菜市场买鸡蛋,挑了十个最便宜的,老板娘还跟我开玩笑:"今天咋这么抠?"我苦笑着回:"炒股亏的,省点是点。"但也就是在这些难熬的日子里,我慢慢学会了在K线图前深呼吸——就像小区里下象棋的老张头说的:"炒股炒到最后,拼的是谁先不慌"。现在再遇到大跌,我会在手机备忘录写:"涨了是运气,跌了是经历",写完心里倒真踏实不少。
这次清仓的时点,我琢磨了好久。当股价突破年线压力位,MACD出现顶背离时,我果断挂了单。这让我想起巴菲特那句"别人贪婪我恐惧",虽然这次只赚了点辛苦钱,但守住本金比啥都强。有组数据挺扎心:A股投资者平均持股周期才8个月,能拿四年的连3%都不到。或许正是这份"死磕"的劲儿,反而让我避开了后续的震荡——毕竟在股市里,有时候"笨"一点,反而能少踩不少坑。
站在2025年的时间点回望,这段经历教会我最重要的事,不是怎么选股,也不是怎么技术分析,而是明白了投资其实是场修行。那些熬夜盯盘的晚上,咬着牙补仓的清晨,还有对着账户叹气的午后,最终都化作了对市场的敬畏。就像朋友圈里一个老股民写的:"股市没有输家,只有提前下车的和还在车上的人"。刚才轻点卖出确认键的瞬间,我突然懂了——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攥得最紧的,而是懂得何时放手的。
经典语句
"投资就像种树,不是种得越多越好,而是活下来的才是参天大树。" —— 彼得·林奇
(数据来源:雪球用户实盘记录、东方财富网行情数据、同花顺财经年度统计)
配资查询网站,股票配资论坛在哪里找,股票怎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